开启寒冷模式,中医6诀教你温养全身 – 中国军网
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。中国人的衣食动养,皆依末侯而作,随年月流通。寒露白,秋草黄“晚秋结寒露,凝霜湿衣裳”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。古人将寒露节气作为气候变冷的节点,一个“寒”字预示了气候将由凉快向冰冷过渡。寒意悠来惊天黑“九月节,露气冰冷,将凝聚也。”寒露前后,鸿雁南迁,菊花逐步盛放。此刻,秋意渐浓,露珠增多,气温更低,有些区域会呈现霜冻。寒露摄生重在“收”金秋时分,气候转凉,天然界进入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。相应地,人体脏腑也随天然改变,不该让身体有太多耗费。秋季特别应重视早睡早起,以适应“收养”之道。寒露·三宜 喝茶寒露前后正是茶树成长的极好时期。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,谓之“正秋茶”,为秋茶中最佳。寒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新鲜,不经泡,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,而是有一种共同甘醇清香味。润肺中医以为,秋季属金,对应人体脏腑的肺,肺喜润泽,而枯燥的气候简单导致“肺火”。因而秋季要留意润肺防燥。“燥则润之”,入秋今后主张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,如莲子、百合、银耳、南瓜等。增酸秋季摄生宜“收”不宜“散”。食酸有助于收敛肺气,能够恰当吃些酸味的果蔬。橘子、柠檬、石榴、西红柿、乌梅、葡萄等果蔬,既能护肺,又可增强肝脏功用。寒露·三忌 贪凉古语有“白露身不露,寒露脚不露”的说法,意思是寒露后,气候由凉快转为冰冷,脚作为人体的第二心脏,受凉简单招惹疾病。寒露后,要做好保暖,特别是足部。尽量少穿露脚面的鞋子,也最好别露脚踝。生冷进入寒露节气后,秋病也进入高发期,特别以肠胃病多见。胃部偏寒的人要留意饮食温文,忌食生冷,留意胃部保暖,不暴饮暴食,防止添加胃的担负。食辛天凉后,很多人简单喜温喜热,呈现内热上火的状况,对养阴晦气。秋季饮食宜“收”,少吃辛辣发散的食物,如辣椒、生姜、肉桂、花椒等。寒露秋凉,露珠盈盈。秋明空阔的时节行将曩昔,天寒夜长的冬天行将到来。一年已过多半,秋收连着秋种,繁忙而又喧哗。愿你在这天冷露寒的深秋,仍怀有热忱,纵情享用日子。